南部院區公共藝術
律動種子
種子需要乾淨的水和土壤,才能在健康的環境中長出健康的食物。種子是生命,帶來溫飽;種子是禮物,農人互相交流共享。從食物、社群到環境,種子象徵著美好的連結。
《律動種子》隨風搖曳,與空氣流動呼吸。多方位的擺動角度,賦予觀者無限想像。簡潔的造型與植物意象,串聯「生態永續」、「農業生技」等研究議題,期許科技與自然兼容並進。
藝術家│鐘偉光
新加坡藝術家鍾偉光主要擅長風動裝置,透過其大型動力公共藝術雕塑於為美國、台灣、亞洲和新加坡等城市,為民眾帶來滿滿的驚奇感。
- 作者: 鐘偉光/ 2024
- 材質: 碳纖維、不鏽鋼
- 尺寸 (cm): (長x寬x高)420×50×600
生命的迴旋
以圓形循環的概念,象徵宇宙的生生不息,展現跨領域研究大樓的核心精神。透過織布過程中的身體儀式,傳遞生命與現象之間的相互連結、共生與共振。作品在挑高大廳中創造了視覺流動與溫暖的氛圍,完美融合傳統泰雅生命哲思與西方科學知識。主軸圍繞泰雅織者千百年的信念「生命之圓」與研究大樓的建築設計「光合作用」,以卡爾文循環的理念進行藝術呈現。
藝術家│尤瑪˙達陸 (野桐工坊)
台灣原住民藝術家中具有國家指定重要傳統工藝的保存者,出生於台灣中部的大安溪流域,致力於泰雅族傳統織品服飾的研究、分析、重製,並以此為核心,在部落社會進行不同許多實驗和實踐的工作。
- 作者: 尤瑪˙達陸 (野桐工坊) / 2024
- 材質: 麻纖維紗、棉紗、鋼絲絨、金屬絲紗
- 尺寸 (cm): (長x寬x高)350×450×600
幻彩生技
《幻彩生技》圍繞在與萬物生命核心相連的種種過程與相互依賴,此核心包括植物的生長及氧氣在光合作用中的角色。作品探索生物科學、藝術和工藝的相互影響,既深奧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以此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。其中融合了植物、大地、海洋及人類呼吸的空氣等主題。日落時啟動的RGB色彩動態照明系統呈現獨特的動態色彩,展現雕塑作品完整蛻變的動人景象,在滯洪池旁綠地上營造如夢似幻的視覺饗宴。
藝術家│米雷克‧斯特魯克 Mirek Struzik
Mirek Struzik 1956年出生於波蘭。2013年,「蒲公英」入選CoD+A公共藝術獎前100名,分別設置在美國、韓國首爾、法國、土耳其及波蘭。2020 年,作品「泡泡森林」獲得A Design Awards白金A'設計藝術家獎。
- 作者: 米雷克‧斯特魯克 Mirek Struzik / 2024
- 材質: 316 L不鏽鋼
- 尺寸 (cm): (長x寬x高)350×350×700
西南卷卷林
以數位運算彎折金屬,構築出優雅且有機的曲線森林,呼應廣場樹林的紋理。民眾穿梭其間,感受被曲線和光影包圍的氛圍。理性而細膩的線條從地面萌芽,將幾何與有機動態結合,串聯中研院南院的研究特質。在科技發展的同時,保有對生態的永續與敬意。線條創造的空間綿延,映射出院區的綠意,體現了作品與人及自然的共生共榮。
藝術家│曾令理(偶然設計)
2018-至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所助理教授
2016-至今 Serendipity Studio-Design Platform 創辦人
- 作者: 曾令理(偶然設計)/ 2024
- 材質: 鍍鋅鋼板
- 尺寸 (cm): (長x寬x高)八座作品單元散置於基地,每件單元: 寬(W)155-170(cm)、高(H)362-495(cm)